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微电子新专业的学科建设
学术期刊发表网 位置: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微电子新专业的学科建设 时间: 2022-06-14 00:19:08 (12 )
摘要:14次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探讨了如何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做好学科建设,从而推动我校微电子
14次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探讨了如何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做好学科建设,从而推动我校微电子新专业的快速发展,真正体现出南京邮电大学的微电子专业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微电子 学科建设 1 -->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探讨了如何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做好学科建设,从而推动我校微电子新专业的快速发展,真正体现出南京邮电大学的微电子专业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微电子 学科建设 1 引言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1][2]。其中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心脏,它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大生产升级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对于我国通信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电子通信类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建校近50年来,正朝着信息科技类大学进军。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培养大量工程实用型人才,而且当前特别需要培养大量理论基础较扎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江苏省这样一个将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大省,微电子技术必须大力发展[3-5]。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加强学科建设,可以形成高校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教育质量、科研工作水平、效益等,使高校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如果学校的学科水平不高,就会制约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发展,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6]。 2 加强微电子专业的学科建设措施探讨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只有实事求是地综合分析学校已有的学科基础、特色、优势和不足,才能明确学科发展的科学定位,才能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6]。 微电子专业在我校还是一个新专业,如何把这个新专业做大做强,搞好学科建设工作,真正体现出南京邮电大学的微电子专业的专业特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我们学校长期为IT行业培养人才和我们系的基础和优势,设置以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方向,并对专业方向的发展作了规划,同时兼顾工艺设计与器件设计。与此同时,确立我校微电子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理科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基础和理工融合型人才为主,在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 加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2.1 对学科进行科学的规划 要想做好学科的规划工作就要先明确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要先明确本校是主要培养什么方向的人才,要求他们必须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从而体现特色、明确的专业方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本校的办学历史及现状,了解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相应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在微电子专业正式招生之前,我们组织教师到国内不少高校进行调研,并与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省内外的同类专业的发展状况和我校微电子专业的实力、优势及所处的地位,我校微电子专业起源于半导体专业,后又同电路与系统专业相互融合和交叉,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其特点是专业涵盖面宽,包括集成电路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器件理论与技术和半导体工艺理论与技术三大主要方向,如何体现专业特色,是本项研究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提出通讯集成电路和新型微电子器件作为我们的专业方向和特色,并在教学和科研中体现出来。针对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集成电路发展特色,以及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科特点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强通讯集成电路、新型微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的课程,体现专业特色。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此外还拟通过建立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开设微电子和半导体测试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围绕着如何培养和造就适应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突飞猛进、集成电路向系统芯片(SOC)发展、器件尺寸不断缩小和设计思想不断更新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形成了“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拓宽知识、增强适应性”的教学工作思路,将“微电子学”专业建成国内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人才质量高、广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十一五”期间,形成1个强势学科和研究方向;在培养优秀的本科生基础上,积极建设微电子学科硕士点。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在8年内成为校品牌专业,再经过5年的建设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因此,只有明确了学科的现状、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优缺点,这样才能作出有效科学的学科建设规划。 2.2 学科队伍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没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学科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和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没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也是不能完成高校所承担的任务的。 为了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素质好、质量高、勤奋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办学规模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 (1)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要注重培养高精尖的师资队伍,培育创新型人才就要统筹考虑学科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加速建设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4个层次的学术梯队。以中青年学科(术)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并加大向青年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倾斜的力度,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温馨的工作氛围,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批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梯队,使其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2)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目前,我校的微电子技术系拥有教师7名,平均年龄35岁以下,年轻教师占了90%以上。因此学校要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把年轻教师送出去攻读学位,鼓励教师深造的同时,能适当减免正常的教学工作量,同时享受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目前我系全体教师中四人具有博士学位,三人具有硕士学位。计划在四年内将专业师资力量从7人提高到10人,博士率达到70%。力争八年内将专业师资增加到15人,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90%。也可以把他们送到国内外高校去做访问学者,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从而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沿问题,并开阔了眼界。 设立专款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与“相关期刊”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福建行政学院学报》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期刊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35-1295/D国际刊号:1674-3199主办...查看详情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期刊周期:季刊国内刊号:61-1461/D国际刊号:1673-9973主办单...查看详情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山东行政学院学报《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期刊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37-1479/D国际...查看详情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期刊周期:季刊国内刊号:11-3980/D国际刊号:1008-...查看详情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摘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期刊周期:月刊国内刊号:11-4151/D国际刊号:主...查看详情